Hyperchain 超块链创始人史兴国对谈谷燕西:解析新公链Aptos上线风波与Web3应用底层逻辑

火讯财经资讯 2022-10-28 11:30 7.39万
分享

10月24日晚,观火琅琊榜第五季第十二期播出,阁主史兴国先生(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委员、Hyperchain 超块链创始人、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中科院软件所互联网实验室前总工程师)在本期的访谈嘉宾是谷燕西(区块链和加密数字资产行业的研究和从业者)。两位大咖深度解析了新公链Aptos上线风波与Web3应用底层逻辑,以及香港竞争国际虚拟资产交易中心等热点话题。


对于最近备受瞩目的香港正在竞争全球虚拟金融发展中心的话题,谷燕西表示:“政策明确后,在香港政府的支持下,我相信香港一定会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入场,只要创新的基本要素齐全,我相信香港会成为一个比较领先的虚拟金融资产发展的全球范围的中心地区。往后(亚洲虚拟金融市场)大概率会形成新加坡、香港再是日本的中心格局。”

对这个话题,史兴国表示:“内地的Web3市场能够给香港的虚拟资产类的应用提供更多的实体业务支撑,同时香港的虚拟资产相关政策可以让内地的更多实体业务有机会与虚拟资产这种运营方式结合起来,在某种层面上达到一个合法合规的境界。而且香港有内地所缺少的金融灵活性,香港可以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利用内地的开发人才优势和应用优势。在整个大基础上,香港其实是要比东京,甚至比新加坡都不差的,所以我们特别期待这个政策能有能真正起到推进作用并且保持下去。香港的机会对于现在Web3从业者是一个不应错过的机会,大家应该对此保持格外关注。”

对于加密市场最近的另一热点——新公链“天王级”项目Aptos遭遇上线风波,谷燕西先生的评价切中要害:“我从一开始就不认为Aptos是一个可行的项目。”“总的来说,Aptos就是联盟性质的节点以及不算创新的创新的结合。直到今天,我们都不知道联盟链这个产品结局如何,而且Aptos本身在功能方面也存在问题。至于move语言,我们做开发的都知道,哪有一个产品是因为它的开发语言做出差异化的呢?这在我看来是不靠谱的。”“所以Aptos这个链本身的定位就是有问题的,上线后单纯以TPS来衡量公链的水平也是一件根本不靠谱的事情。”“我个人认为,任何一个一开始就投入大量资金的项目,成功的概率是非常小的。”

在观火琅琊榜访谈的前几期访谈中,史兴国先生就指出过Aptos存在的一些问题,但那时理性的声音容易被市场的狂热所淹没。如今Aptos出现上线风波,史兴国先生一方面再次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指出Aptos的问题,另一方面为这个创新项目说了一些公道话。

谈及Aptos的技术缺陷,史兴国表示:“move语言本质上增强的是应用层面的安全性或者性能,因为它并不处理链这一层的问题。所以它既不解决链一层的安全性,也不解决链一层的性能问题。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链层更像是一条马路,而应用层就像马路上跑的车。如果马路本身不够宽,你即使把车的载货量增大了,它仍然没法让链的业务容量增加。”“区块链的真正瓶颈是出在区块的容量和区块本身的区块能力上。”

对于Aptos的优势,史兴国表示:“我们必须肯定的是Aptos试图在应用层面去解决资产原则性还有密钥托管的事情,这点确实是Web3的痛点,这一下就说到很多非加密行业使用者对Web3门槛问题的核心。所以他们如果能解决好这个问题,再加上BFT共识能提供的数千TPS的性能以及明星团队和资本的背书,未来Aptos不一定能够像以太坊这样形成一个非常大的生态,但至少在资本市场方面还是有一定机会的。”

本期精彩看点:

1、在Web3的发展中,香港如何与内地的发展进程互补呢?

2、如何看待Aptos的这次上线风波?

3、move语言新公链项目是否配得上这么多顶尖机构资本的倾注?

4、Web3应用同Web2应用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5、将现有的Web2的产品做成Web3是错误的吗?

6、创作者经济在Web3面临的困局该如何解决?

7、DAO目前面临哪些问题?

本期嘉宾简介:

谷燕西,区块链和加密数字资产行业的研究和从业者。拥有在中国和美国著名金融公司、企业软件公司和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丰富专业和管理工作经验。服务过美国期权结算公司和华泰联合证券,并担任过数家金融服务公司COO。撰写过大量的区块链与加密数字资产的研究文章,发表在国内和国外区块链和技术媒体。视频分享发表在《今日头条》专栏中。参与了《Libra,一种金融创新实验》,《读懂Libra》和《加密货币同虚拟资产,从江湖到殿堂》等书的编写。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MBA、圣母大学硕士学位、中国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和山东大学学士学位。

本期访谈视频完整版可在视频号“火讯财经”点击“直播回放”回看。

【访谈实录】(有所删减)

第一板块:Web3

【史兴国】

全球加密金融中心和虚拟资产中心的争夺战越来越激烈了。在亚洲之内,希望成为全球加密金融中心、虚拟资产中心的城市、地区包括但不限于新加坡、东京、首尔、曼谷等。如今又有一个地区加入了角逐中,那就是中国香港。

10月16日,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发表文章《香港的创科发展》,并指出要推动香港发展成国际虚拟资产中心。陈茂波表示:“政策宣言将清晰表达政府立场,向全球业界展示我们推动香港发展成国际虚拟资产中心的愿景,以及与全球资产业界一同探索金融创新的承担和决心。”

香港作为世界知名的自由港,凭借多年的金融行业经验与人才,我们预计将是虚拟资产中心的有力竞争者。

但无论是从技术人才储备、政策开发力度还是Web3公司数等方面,香港的条件似乎都称不上完美。

请问谷总,在政策宣言之下,香港能凭借哪些竞争优势来角逐Web3中场?在Web3的发展中,香港可以做些什么,又是否可以与内地的发展进程互补呢?

【谷燕西】

早年我在美国期权交易公司工作,而后在深圳负责信息技术,直到16年开始接触区块链行业。

在我看来,现在Web3或者虚拟资产其实都是与金融相关的,都是从最初的比特币开始衍生而出的区块链应用,然后又后面有各种各样的创新,在自然发展中延续。

所以现在各地方对这件事的侧重点不一样,有时候叫加密资产,美国这边喜欢叫Web3,只不过Web3覆盖的面的更广了,这就包括所有分布式记账和分布存储,甚至到DNS域名分布。这一套都被归结为Web3。

所以,香港最近提出的政策是非常令人感到兴奋的。首先香港有非常好的金融市场基础,也有自由贸易的相关法律制度的保证。当政策明确表示虚拟资产要在香港发展的时候,也就推进了香港成为全球虚拟资产中心的过程。

全球视野下,单从地缘上看,亚洲和美国是虚拟资产发展最活跃的地方。美国是一直马不停蹄,虽然出于疫情的影响,对双方都会有一些阻碍,但目前也在逐渐回归正常。

按发展的趋势来说,我认为两边的发展都是非常快的,甚至坦白讲,亚洲的发展甚至要比美国更加领先,香港恰是其中佼佼者之一。

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方面,包括支付、交易等领域,香港在早期都是比较领先的,香港也有一些注册的虚拟资产交易所,也是在全球范围内非常领先的。只是在监管方面监更加从严,这一点也在今年的美国上有蛮多体现,只不过香港更早。

因此无论是稳定币还是最关键的落地应用方面,香港都开始逐渐落后于美国,甚至新加坡这个对手也趁势崛起,成为圈内人热议的创业热土。

回到刚才您说的话题,香港是否有这个条件成为全球虚拟金融发展中心,我认为它有非常好的机会。一方面它有过去的主流金融市场基础,在资本体量还是金融相关法制都可以为虚拟资产发展提供土壤,另一方则是我刚才讲到的加密应用的基础。政策明确后,在香港政府的支持下,我相信香港一定会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入场,只要创新的基本要素齐全,我相信香港会成为一个比较领先的虚拟金融资产发展的全球范围的中心地区。我认为在这方面,就亚洲来讲,它比东京的可能性更大。

我们知道,新加坡现在已经非常领先了,不管是创业公司还是主流金融机构的参与,都是走的比较前面的,汇集的人才也比较多。

但日本还是相对保守,所以他们要发展起来还需要花很长时间,所以往后(亚洲虚拟金融市场)大概率会形成新加坡、香港再是日本的中心格局。

【史兴国】

香港对内地的吸引力比其他亚太地区要高很多。本质上讲,香港就像您说的,它的基础一直都不差,但是在虚拟资产方面的积极性在近些年来,显然是被其他一些地区比下去了。

所以我们也特别希望香港在虚拟资产领域,能够至少在亚太地区领先,最好是国际领先,而且能够保持政策的长期性和一贯性。

除了政策之外,其实香港也有计划的在吸引上下游的主要参与者去落户香港,在香港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小气候。

【谷燕西】

说到这,史总对香港竞争加密金融中心是否看好?作为离内地最近地区,香港拥抱虚拟资产是不是内地Web3从业者的机会呢?

【史兴国】

这点上我是觉得最大的好处就是香港和内地可以很多方面互补。

此前内地的很多Web3项目,包括加密资产项目,由于监管的原因迫使项目多数是在海外发展,但它们其实更多的依赖国内的开发资源和应用开发能力。

而且要在更远的地区去经营它的业务的话,一方面会有距离上的问题,第二方面也需要快速适应其他地区的政策、环境、文化,避免水土不服。

香港本身是一个中华文化为基底的地区,中文交流也非常顺畅,前段时间有一个观点在整个行业里头刷屏,说的就是中国人是不是成为了Web3的犹太人,它的意思指的是由于中国人在语言沟通上的问题,可能在西方的一些投资者看来,他的竞争力不如英文环境中的海外项目高。但在香港就不是问题,中文也是一个很好的沟通媒介,如此就非常容易发挥内地Web3产业在人才方面的优势和在应用开发方面的优势。

从这方面来看,内地的Web3市场能够给香港的虚拟资产类的应用提供更多的实体业务支撑,同时香港的虚拟资产相关政策可以让内地的更多实体业务有机会与虚拟资产这种运营方式结合起来,在某种层面上达到一个合法合规的境界。

而且香港有内地所缺少的金融灵活性,香港可以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利用内地的开发人才优势和应用优势。这样的话,在整个大基础上,香港其实是要比东京,甚至比新加坡都不差的,所以我们特别期待这个政策能有能真正起到推进作用并且保持下去。

香港的机会对于现在Web3从业者是一个不应错过的机会,大家应该对此保持格外关注。

近期Web3世界以及加密市场的另一个热点应该是有meokta前团队打造的新公链项目Aptos,过去的加密世界创作过很多公链神话,而Aptos又恰好是这么一个团队履历无懈可击,顶级机构纷纷参与的项目,自然吸引了所有人的关注。

但问题是,Aptos在推出生态币前的估值便已高达27亿美元,由VC吹胀的这个大泡泡似乎在刚上线时就引发了一些质疑。据加密货币投资机构Paradigm工程师@ParadigmEng420发推文称,虽然Aptos已启动主网Aptos Autumn,但Aptos目前的TPS低于比特币,并且大多数代币要么被质押,要么准备被抛售给散户投资者。此外,Aptos在上线前的造势中称理论TPS高达160K+,可上线后TPS却在4起步,后续在Explorer上显示达到了11,这一点也很难让人理解。

在加密世界的舆论风波下,Aptos关闭了Discord评论区,并解释称这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只是这份回应相比Paradigm的质疑在力度上要小了许多。而且10月19日,Aptos在币安上线后已出现大量砸盘。

请问谷总如何看待Aptos的这次上线风波?这反映了如今加密圈的什么状态?

【谷燕西】

我从一开始就不认为Aptos是一个可行的项目。

你可以把区块链当做是一个产品,既然是产品,自你开放这条公链开始,就会出现无穷多的竞争者,你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与其他人区分开。就像手机中的黑莓主打安全性,诺基亚主打稳定,安卓主打生态的多样性,而这些并不是从竞争者的体系中演化而来的,而是独特独立的。

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产品差异化,差异化并不是成功的标准,而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就像微软做的Windows phone就没能做成,但如果没有创新,那就更不可能做得起来。

在区块链领域,这一情景就是在以太坊出来之后,后面出了无穷多的公链项目,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跟能跟以太坊相匹敌的。那Aptos有什么特点呢?

实际上,它本身是不是个公链,而是个联盟链。

既然是联盟链,它本身这个产品定位就有问题,它不是跟以太坊是一类的。如果说有什么差异的话,那应该是行业里很多文章提到的move语言和共识机制。但这也不是新东西,市场上也早有就相似的品类出现了。

总的来说,Aptos就是联盟性质的节点以及不算创新的创新的结合。直到今天,我们都不知道联盟链这个产品结局如何,而且Aptos本身在功能方面也存在问题。至于move语言,我们做开发的都知道,哪有一个产品是因为它的开发语言做出差异化的呢?这在我看来是不靠谱的。

而且刚才您提到的每秒交易量也不靠谱,如果单纯追求交易量的多少,我们直接做一个中心化系统,大家互相信任就行了,为什么要做一个这么多节点的网络来追求性能呢?

Aptos实际上就是把过去的中心节点控制变成了多个节点控制,但这也不是像以太坊那样的自由公链,虽说以太坊也不是绝对自由,现在又变为POS,但总体上还是自由多了。

所以Aptos这个链本身的定位就是有问题的,上线后单纯以TPS来衡量公链的水平也是一件根本不靠谱的事情。

还有一个是产品路线问题,代币模型作为区块链项目的核心关键,一般都是在白皮书、roadmap公布,时间上肯定是在上线前一段时间的。但Aptos是在上线的前一天才公布它的代币经济模型,我认为这就是不靠谱的表现。如果这是一个非常正规的产品的话,代币模型设计应该在产品出来之前就向大众公布。

我个人认为,任何一个一开始就投入大量资金的项目,成功的概率是非常小的。现在也没有哪些好的创业项目是一开始重金砸出来的。当然这句话说的有点绝对,许多互联网项目也是靠钱堆起来,但砸钱的项目成功率肯定不高。

【史兴国】

刚才谷老师说的其实都挺切中要害的。我们团队也从技术方面分析过,和您一样,我们并不看好Aptos。

【谷燕西】

我只是从概念、产品设计定位和执行运营过程中说一下Aptos的问题,在技术上我就不大了解、这方面您是专家,您是如何看待Aptos这些备受质疑的内容呢?move语言新公链这些项目是否配得上这么多顶尖机构资本的倾注呢?

【史兴国】

在Aptos上线之前,负面信息比较少的时候,我们就比较中立的说了一些它的问题。但是通常大家都听不进去。很多人觉得Aptos好,他们更愿意去主动的去寻找对Aptos比较有利的信息。直到现在Aptos表现糟糕,大家开始质疑的时候,各种负面言论又出来了。我还是从技术中立的角度来说说我对Aptos本身的看法,也算为Aptos这个新项目说上几句公道话吧。

本质上讲,我还是站在一个负面的角度来看这个项目的。我们先从问题说起。

在Aptos上线之前,它的白皮书等等这些公布出来之后,我们就针对它的技术方案做了分析。按照它公开的内容来看,他宣称自己针对Web3场景能够做到更好的安全性、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但它的架构和技术,并不支持这点。

Aptos主要的特点是它的move语言,而它自己宣称move语言能提供更原子化的资产交易,也就是资产交易的时候很难因为开发者的失误造成资产损失,也就是不管是开发者还是黑客想让Aptos产生错误的话都会更难一些。不能完全制止,但是会更难一些。

第二个是密钥托管方面,Aptos称有一个更好的这个托管方式,用户作为一个Web3使用者不用担心密钥丢掉之后资产就完全丢失,你还有某些方式可以让你的资产再拿回来。从某种程度来讲,这就是让资产不再完全独立锁定到一个密钥上,它可能是由多个密钥和多种方式去控制它。

第三是利用move语言做并行,让这个交易可以变得更快一些。

这三项都是move语言本身带来的,这点上move确实要比现在的语言要好很多。但它本质上增强的是应用层面的安全性或者性能,因为它并不处理链这一层的问题。所以它既不解决链一层的安全性,也不解决链一层的性能问题。

可能非技术人员不太理解链层的性能和应用层的性能的区别。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链层更像是一条马路,而应用层就像马路上跑的车。如果马路本身不够宽,你即使把车的载货量增大了,它仍然没法让链的业务容量增加。

Aptos所提的并行全都是在交易之前做的各种处理,包括流水线,排队等等,这些问题并没有解决区块链层的性能问题,区块链的真正瓶颈是出在区块的容量和区块本身的区块能力上。

其实串行架构的区块链在这两方面都是无能为力的,Aptos并没有解决这个层面的问题,所以在未来它也不具备它所宣称的这种扩展性和可升级性,自然也就无法在性能上去满足Web3的需求。因为它没在链层做改进思路,它还是靠合约层的合约虚拟机来解决问题。

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会让底下的串行架构所有的往性能上的努力都付诸东流,毫无用处。除非以后公布新的技术方案,在现有技术方案的条件下是达不到宣传的效果的。

这是泼冷水的部分,但同时我也为Aptos上线说几句公道话,这是出于对新项目、对创新者尝试的肯定。

首先我们对Aptos也不需要彻底失望。Aptos使用的是BFT类的共识,这种共识是一种比较偏中性化的共识算法。相比POW,这种共识能做到更高的TPS。如果在上线的时候没有表现出足够高的共识速度,那其实是它没有表现出BTF共识的应有的水平。

对此,业内给出了两个原因。一个是可能是因为交易量不大,所以没体现出它的性能边界,比如说我现在的交易量每秒就四个,所以你看到的TPS就是每秒四个。另外一种说法是可能是因为这个项目刚刚上线,磨合还没有充分调优。

第二点对于新上线的系统确实是很常见,在这点上,只能对新项目保持一点耐心。因为我相信使用BFT类共识的区块链,不需要特别的处理就能达到几百和上千的TPS。

但是BTF共识就像您说的,它是一种联盟链常用共识,而且它的共识性能受节点规模拖累较大。这是当时为什么Aptos把节点规模定义在21个节点,没敢把节点规模弄得更大。我们也做过实验室测试,在节点规模不超过十个的时候,性能表现还可以,一旦节共识节点超过十个,它的性能就急剧下降,最后甚至下降到不可用的程度。

如果它继续产生这种共识,即使未来优化好了,也要严格控制节点规模。否则最多也就是达到目前Solana的水平,也就是几千TPS而已。

从这个角度而言,即使用BFT共识,Aptos想达到10万以上的TPS,那也是把底层链架构全都换成并行架构的情况下,否则上10万TPS是不可能的事。

但我们必须肯定的是Aptos试图在应用层面去解决资产原则性还有密钥托管的事情,这点确实是Web3的痛点,这一下就说到很多非加密行业使用者对Web3门槛问题的核心。

所以他们如果能解决好这个问题,再加上BFT共识能提供的数千TPS的性能以及明星团队和资本的背书,未来Aptos不一定能够像以太坊这样形成一个非常大的生态,但至少在资本市场方面还是有一定机会的。

严格来说,Aptos项目切中人们心目中的痛点,就是现在Web3的门槛太高。Web3 对于新手来说是出了名的笨重和不直观。初创公司正在抓住机会,让 Web3应用产品的用户体验变得更好,以吸引更多的用户。

而Web2世界的一些巨头也在向Web3世界靠拢。例如,星巴克前段时间宣布推出Web3 平台 Starbucks Odyssey,将星巴克的忠诚度计划 与 NFT 平台相结合,允许其客户赚取和购买数字资产,从而解锁独家体验和奖励。

两个世界的应用似乎在互相靠近,或者同时并用,例如以Opensea为代表的应用在使用Web3后台的同时不得不采用Web2的前台。

谷总认为,Web3应用同Web2应用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什么样的产品类型最有可能成为Web3的应用呢?

【谷燕西】

我觉得现在的Web3就是像物理中的无摩擦状态一样,这是一个理想的状态,在现实中永远不可能达到,但是它确实可以在实际中进行部分应用。

如果我们看真正的Web3的定义,应该是所有东西都是分布式的:分布式记账、分布式存储、DNS还有分布式的身份。一个纯粹的Web3应用中一切都应该是分布式的,但是现在根本不可能达到。

我认为当时最接近Web3的应用是DeFi,但除了那些币本身之外,DeFi也不是完全分布式的,除了比特币。其他包括稳定币都是再中心化不过的一个产品。

所以我认为现在没有纯粹的Web3应用,Web3更多是一个概念,平时我们知道就行了,但是千万不能在实际应用中去想着自己是在开发一个Web3应用,这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真正做应用还是要脚踏实地,你要真正要解决什么样的一个问题,Web3的各个组成部分中哪些能借用,能帮你提供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这是最主要的目的。我们在提供一个解决方案的时候,要看一下Web3的哪个部分能用。比如说是区块链可能记录某一个部分或者是代币,用来激励用户的更多参与,或者是用NFT来代表一体化的资产,就像星巴克的NFT或者其他藏品,让这些作品的数字化版本能更好的流通。我觉得这样才是切实可行的考虑。

不能一味的为Web3而Web3。

当然您刚才提到所谓现在的Web3门槛高的问题确实是都可以解决,而且这种解决也不一定就要使用Web3分布式的方法,我们完全可以基于现有的技术把门槛降低。

在美国市场就有很多这方面的应用,包括账户的设立、助记词托管等等,都为用户提供了一些便利的但是与中心化的方式相结合的方案,我认为这样就达到目的了。

在Web3各个领域里,用代币来代表实际资产的方式是最成功的,加密货币和稳定币的发行也增长迅速,这个市场都看得到。当然,用代币代表证券目前还不行,因为证券法的限制还是很多的,但我们也看到这实际上是非常可行的。

Web3可以让证券在全球范围内7×24小时流通,让全球范围内每一个能接触互联网的人都能参与交易,这个就是它的潜力。只不过在目前的证券法规的限制下还不能落地,但是趋势已经很明显了。

在非同质化资产方面,我们也知道世界上有无穷多的非同质化资产,体量巨大。包括房地产、艺术品、会员证或者是各种证券。比如说最简单的月饼券也完全可以做成一个数字品来流通,当然还有电影票、门票之类的都可以这个化为NFT。

所以NFT是非常可行的一个应用领域,而且它跟实体资产能够挂钩,这样就有更多应用的可能,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包括美国NBA、星巴克、耐克等品牌纷纷参与进来的原因。这体现了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实体经济看中了NFT的潜力,所以都进入这个领域来尝试。

其中自然有好有坏,但这都是探路者们必须经历的问题。

【史兴国】

确实很多企业在努力做这个事情,但是在我们看来它没做好,有时我们也为企业着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做这个系列访谈。我们希望让行业里的更多参与者能够参透Web3的本质特点,能够在这个行业里,自己身体力行去尝试的人带来一些经验,少走些弯路。

【谷燕西】

是的,那请问史总认为Web2应用与Web3应用有哪些本质区别?您心目中的Web3的产品应用类型是什么样的呢?

【史兴国】

这块的区别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说,一个是技术角度,一个是业务角度。

其实最大的区别是在业务角度,而技术角度其实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就好像Web1和Web2两种技术其实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到现在为止,我们知道现在是Web2时代,但是Web1时代的网站仍然在这个以APP和社交互动为特点的Web2时代中发挥作用。

从整个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来看,那么Web1时代是由机器和信息组成的网络,所以它只能够浏览,缺乏互动,商业模式变得和媒体比较类似。

Web2时代相对多了一个要素,就是人开始参与进来,变成信息平台与个人的关系。这时候就相当于具备了一种互动能力,这种互动能力成为了Web2整个发展历程的显著特点。

到了这个时候,流量是起来了,用户也来了,但变现实际上仍然很曲折。有好多流量平台花了很大的成本去维护流量,但是并不能从流量上获得他应有的回报。

到了Web3时代,Web3技术上实际上比Web2又多了一个抽象维度,这个维度就是价值维度。同时Web3的用户还有具备一个特点,就是他不依赖特定平台,有一定的独立性。在这两个特性的加持下,一旦有业务具备需求,就很快会有信息、人才、资本共同汇聚的具有社区性质或者社群性质的独立运营体。这就意味着这种技术是一种能够产生经济闭环能力的技术,这是Web3和Web2时代的最大不同。

在这种技术影响下,流量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了,它可能是一种是可量化、可变现的资产。用户会变成品牌和渠道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一个影响对象。权益和文化共鸣成为企业产品的一部分,不仅仅是简单的部件。渠道也变成了企业的一种文化共“营”,这里的营指的是运营的营,而不再是现在这种简单粗暴的营销。企业拥有的也将会是一种业务共存的生态。

以前只有像苹果这样的多元化大公司才有能力支撑起生态,但是在Web3时代,由于用户具备独立性和他们之间权益的交叠性,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可以跨域的去共同拥有一个生态。在这个生态的滋养下,企业的商业模式就会变得更加稳定,更加可预测,回报也更加具体。

所以,我相信在这种趋势下,如果任何一个先进经济体忽略Web3技术的影响,它很快就会失去竞争优势。因此我现在比较看好的是早期的Web3产品,就是将文化属性和线上属性比较好的结合在一起的这种产品。其实您刚才讲到的不管是门票还是一些其他的权益,比如像文旅类的业务就有这样的特点。

文旅类的业务实际上是多个行业共同组合形成的产品,它包括旅行的机票、住宿、景点甚至衣食住行。这种组合型的产品在以前的中心化运营的情况下,是靠一个些类似于旅行社的中心化组织为用户打包,后来到了自由行时代,大家开始自己组合产品。

也就是说,这些产品的权益存在一种自组合以及在文化引领下形成的一种重新打包的可能。Web3就是非常容易将这些东西聚合到一起的东西。

另外一个早期能够看到Web3发挥作用的是私域运营方面的产品,Web3能够解决私域流量粘性不足的问题,能够让企业把品牌运营升级为生态运营。

现在很多企业都在讲生态,但是在生态方面实际上一直都找不到抓手,找不到重点。眼睁睁看着苹果甚至小米把生态运营得很好,自己就是不知道怎么去推动它。

实际上靠传统的营销方式是没法运营一个生态的,但Web3技术就能让生态很好的建立起来。

本文来源:奔跑财经 原文作者:火讯财经资讯 责任编辑:Seven
声明:本文由入驻奔跑财经的专栏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绝不代表奔跑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快来评论吧

相关新闻

灰度以太坊ETF悬而未决:加密货币市场的关键转折点与监管新篇章

2024-03-26 19:50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最近的一次公告中宣布,将再次推迟对灰度以太坊ETF的审批决定。>

摩根大通警告比特币超买状态,市场反应出现分歧

2024-03-25 16:24
在这场数字货币的盛宴中,摩根大通的警告是否预示着一场风暴的来临,还是只是市场波动中的一次小插曲,我们将一探究竟。>

以太坊ETF:SEC 推迟 VanEck 以太坊现货ETF决定背后的考量及潜在影响

2024-03-21 19:39
本文将探讨SEC推迟决定的原因、以太坊ETF的潜在优点与缺点,以及这一决策对未来市场的潜在影响。>
奔跑财经 12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