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度:司法区块链将成为数字经济新基建的“基建”

巴比特 2020-05-25 21:33 2.26万
分享

2019年10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加快驱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为基础,研究区块链在泛政务大数据以及智慧司法中的落地应用。从2018年开始,世界各国开始将区块链开始应用于电子政务当中,国内在政务大数据、智慧城市、智慧司法、工业互联网等方面开始融合区块链来解决产业链条中遇到的问题。国内深化改革已五年有余,智慧司法成了首当其冲,且在这个领域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数字经济面临的司法服务新挑战

1、数字经济高速发展,互联网+行业面临新的挑战

数字经济在我国发展数十年,深入各行业的生产运营环境,深刻改变居民生活方式。据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一份报告,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总量达到31万亿元,从2002年到2018年的16年间实现了208倍的历史跨越,2019年数字经济总额达到36万亿,占GDP比重超过三分之一,成为中国经济新引擎。

互联网用户、互联网平台产生的电子数据,图片/视频/文字等互联网知识产权、金融借贷电子合同等等场景都具有资产化、碎片化、易灭失、传播快的特点,伴随这些热点行业的是需求量大增的司法服务需求,传统司法服务模式下,电子证据固化难、保全难,证据采信率低,对违法行为的震慑不足,数据不流通,跨部门协作遭遇数据互信等难题,对于各行业发展的司法保障提出了新的挑战。

2、司法资源与互联网案件特点形成明显对比

2018年,全国法院共受理案件2803万件,人均年受理案件225件,创历史新高。2019年上半年,各省(区、市)法院共有12.6万名员额法官,新收案件总数1488.9万件,人均新收案件118.4件。而对于经济较发达的北上广深等地,人均每天受理案件已近3件,法官工作潜力已被压至极限。

2018年我国律师执业人数42.3万人,根据2019年1月司法部发布的《改革纲要》目标,2022年,全国律师总数要达到62万人。这个数字相当于我国每万人中有4.2人是律师,但任然不能满足人们日常法律服务需求。互联网纠纷案件具有海量、高频次、价值低、维权成本高、诉讼周期长等特点,让维权人退避三舍,在知识产权以及互联网金融领域尤为突出。

国家司法机构以及相应的法律服务机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为行业发展提供司法服务支撑,但稀缺的司法服务资源与司法需求之间形成了剪刀差,新兴经济的权益保护需求未能满足。

基于区块链的主动式司法数据治理

打官司就是打证据,传统被动响应式的司法服务模式,效率低、成本高、周期长,电子证据存证难、取证难、认定难,导致互联网纠纷案件成为了打不起的官司,电子证据的认定无法适应新时期司法审判的需求。

为此,推动司法服务的供给侧改革必须创造全新的司法审判模式,围绕电子证据建立合规预防、多元化解、快速审判为一体的新型司法服务模式势在必行。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支撑,打造主动式司法服务新模式,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

(1)合规预防:面向金融机构、知识产权机构、电商平台等纠纷高法领域,提供交易合规咨询、交易司法存证、电子证据管理等系列服务,帮助司法需求端电子证据合规合法处理,满足法院端对电子证据的认定规则,实现从源头降低违约风险与维权成本,从而实现司法服务的源头治理,也是法院相关政策所倡导的诉源治理解决方案。

(2)多元化解:通过区块链技术赋能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司法鉴定中心、仲裁等司法辅助机构,实现全在线电子证据的取证、认证,降低服务成本,提升服务效率。解决区块链存证与智能化辅助服务技术等,实现区块链电子律师函、智能律师调解、区块链电子公证书、区块链电子司法鉴定报告、区块链互联网仲裁等系列的服务,从而充分发挥司法辅助机构在纠纷化解中的关键作用。

(3)快速审判:通过部署多方共治区块链电子证据系统、电子证据辅助判案系统、智能执行系统等,帮助各级法官实现司法服务前置开放、立案证据快速审查、类案快审、基于智能合约的智能执行等一系列服务创新,大幅提升法院的审判效率,降低社会维权成本。

天平链—北京互联网法院电子证据平台

(1)天平链“共识、共建、共治、共享的司法生态”

天平链的司法生态是由多层次立体化司法服务生态、多司法机构共治、多社会主体参与证据规则共治机制、审判为导向电子证据管理诉讼证据快速认证系统、电子诉讼系统、执行系统共同组成。

(2)天平链接入规范与认定

2019年12月北京互联网法院召开以“以链治链 规范用链”为主题的“天平链”应用接入技术及管理规范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天平链”应用接入的技术、管理规范。规范的发布是法院将规则前置的重要宣告,有利于采信前移,大幅提升审判效率,避免数据采信的风险。

接入节点技术规范:系统安全性-等级保护三级;电子证据效力评估-司法鉴定中心;区块链安全评估-区块链测评机构。

接入节点单位要求:所从事业务和北京互联网法院受理的互联网案件密切相关;平台接入方具备一定规模和影响力;其电子证据生成、收集、存储、传输等各环节满足真实性要求,并使用区块链、电子签名等技术加固;

(3)天平链建设以及运营成就

天平链是北京互联网法院在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的重要创新和突破,由北京互联网法院主导,与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信任度科技公司等共建的司法服务平台。

截止目前,天平链接入区块链节点20个,完成版权、著作权、互联网金融等9类25个应用节点数据对接。天平链上上链电子数据超过1500万条,跨链存证数据量已达上亿条,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涉及案件780多件,由于区块链技术的广泛认知,大多数当事人在调解阶段就化解了纠纷。

(4)天平链第一案

2019年4月,据北京互联网法院官方的报道,北京互联网法院首个涉区块链“天平链”的判决出炉。通过“天平链”对涉案电子证据进行了验证后,对其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均予以认定,并采纳该证据依法作出了判决,最终判决被告华创汇才赔偿原告蓝牛仔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2500元。

北京互联网法院副院长佘贵清也曾表示,传统审判模式下,不认可证据真实性的情况很常见,较高比例的案件会提出鉴定申请,在一定程度上有拖延诉讼的风险。而对于经司法区块链验证的证据有较高的认可度和信任度,很少申请鉴定或勘验程序,当事人表现更加诚信,善意度更高。

实践证明,区块链技术具有的去中心化的信任机制、不可篡改和可溯源的特点,可以在司法领域开拓较大的应用空间,客观上对互联网信任体系的建立也有推动作用。

通过规则前置、全链条参与、社会机构共同背书,把公平、公正的规则通过技术的力量嵌入互联网诉讼中,是区块链在司法领域应用可期待的成果。

司法区块链行业展望

随着司法区块链在互联网法院的应用落地,形成了宝贵的建设、运营、治理经验,从而逐步覆盖到传统法院,凡是涉电子证据相关业务场景,无论是产业界还是司法界都越来越接受使用司法区块链解决互联网司法纠纷中存证难、取证难、认定难的问题。随着各类数字资产、数字权益保护等各类矛盾、各种需求的不断增长,司法区块链也会伴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不断成长、完善,成为经济发展的司法基石。

1、司法区块链在司法体系的应用越来越深入和广泛

当前已经成立的三家互联网法院,杭州、北京、广州互联网法院均采用了区块链技术,搭建了司法区块链平台,基本实现了电子证据事前存证、事后快速勘验的能力;后续正在向智能合约自动化处理、智能化审判等方向持续创新探索。借鉴互联网法院在区块链技术应用方面的经验,以北京高院为例,在全北京范围内全面升级电子诉讼平台和法官工作平台,以区块链技术为支撑,建设多条业务链,实现了电子证据存证、诉讼管理、档案卷宗等多个业务的上链,为司法数据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司法智慧。

2、司法区块链将成为数字经济新基建的“基建”

基于区块链的信任机制,给各行业的数据确权、大数据交换、协同机制等带来数字化转变的手段,将会加速催化新业态的出现。区块链在改善生产关系,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发展社会经济等方面发会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逐步形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新基建。而司法区块链形成的电子证据规范、数据存证司法背书能力、司法前置治理能力、司法和产业协同能力将成为数字资产、数字权益确权和交易的基础。这些底层能力的实现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新基建的基建,为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司法保障,以及强大的推动能力。

本文来源:巴比特 原文作者:巴比特 责任编辑:Bella
声明:奔跑财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快来评论吧

相关新闻

贝莱德在比特币ETF成功推出后瞄准沙特阿拉伯

2024-04-19 15:58
继成功推出比特币ETF后,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现将目光瞄准了沙特阿拉伯。>
Beincrypto 4405

Meta 宣布推出Llama 3,并启动专门的 AI 门户网站

2024-04-19 13:06
4月18日,Meta宣布推出其大型语言模型(LLM)的最新版本Llama 3,并称其为“相比Llama 2的重大飞跃”。>

Binance CEO在 Token2049 讨论稳定币监管和尼日利亚拘留的高管

2024-04-19 12:29
在Token2049会议上,Binance的首席执行官Richard Teng讨论了加密领域的一些关键问题,重点关注了稳定币的监管以及在尼日利亚被拘留的Binance高管的复杂情况。>
Cryptonews 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