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矿机,IPFS也没有矿——来自Filecoin节点的呐喊

濒死的菲克 2020-08-13 13:41 1.27万
分享

作为IPFS官方团队打造的Filecoin网络,节点们表示很委屈。Filecoin节点不是矿机,节点运行也不适合叫挖矿。IPFS领域和比特币有较为明显的区别,那便是他们在激励产生的机制上,有着截然不同的存在模式,以及社会价值。

要探究参与Filecoin节点运作是否为挖矿行为,那么首先要对挖矿这个行为寻根溯源,看看它的本来面目到底是什么。根据全球百科的词条解释:“挖矿原来指的是挖掘实物矿藏的行为,现在引申成为虚拟货币的挖矿。”由此可知,“挖矿”这个词的本义是获取大自然的矿藏,由于比特币的产出性质也是从自然的,无主的机器算法中诞生,所以大家潜移默化地把参与比特币产出的节点角逐行为,称之为挖矿。从逻辑上看,非常合理。

挖矿用在比特币体系非常合理,要是生拉硬拽到IPFS体系中来,太过于牵强。上文讲到可以从激励的产生的存在模式与社会价值方面来辨析其中的差异,那么先来看看它们分别是怎么产生的。

一、激励的产生

比特币的产出完全依靠比特币网络的PoW运算机制,即节点参加哈希碰撞,最快算出答案的那个节点,便拥有了出块权,进行全网广播确认的同时,也获得了出块奖励——BTC。BTC的产出方式,有点类似在自然环境中挖取无主的矿产资源,因此把参与比特币网络出块奖励的节点叫做矿工,把这个行为称为挖矿,一点毛病都没有。

IPFS官方开发的Filecoin网络中,也产生激励层,那便是FIL。值得注意的是,Filecoin节点参与主网运作可以获得FIL,但这些FIL是由需求方支付的,和比特币网络的机器算法产出,大相径庭。首先,FIL的获得是基于节点接受网络分发的数据存储任务,在通过复制证明(PoRep)机制的检验后,认可该节点已经接受了此次任务。这样就可以获得FIL了吗?事

是,当然没这么简单!

由于数据存储需求方是企业级用户,对数据存储的时间也有要求。那么,聪明的Filecoin团队便加了一个共识机制,叫时空证明(PoST)。这个机制迫使Filecoin节点在一定时间提交存储数据的证据,只有通过了这一步,才算完成了存储任务,也就到了领取FIL的时候。这套严谨的共识机制,为的是保证Filecoin节点在存储数据的时候,最大化地保证数据存储需求方——企业的利益最大化。说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有点觉得,这简直就是在打工啊?分布式地为企业打工?没错!就是的!Filecoin的节点就是为企业打工!

当你在大自然中(无主的比特币网络)获取无主的矿藏(BTC),别人觉得你在挖矿,称你为矿工,似乎无力反驳啊。要是你在Filecoin网络中运行节点接受数据存储任务(来自企业),从而获得FIL时,别人说你是在“挖矿”,把你称之为“矿工”,合适吗?恼怒吗?显然,这样的看法是有失偏颇的。

二、社会价值

比特币网路并没有任何的应用场景,除了消耗天量电费挖出来的BTC可以卖个天价之外,对一些不稳定地区用来代替法币的用途,或是作为一种稀有的奢侈品收藏,也无可厚非。似乎没有太多值得津津乐道的优点。当然,作为区块链技术应用的第一个成功场景,还是需要对它怀有崇敬知心的,此外,再无其它。

而IPFS则不同。它的成熟,可以解决很多现实的社会问题。例如目前中心化存储方式,企业数据存储费用高、传输慢、不安全。基于IPFS传输协议来搭建分布式存储服务器,这些痛点一并解决,FIL也就有了现实价值。以FIL为载体的上下游需求,其实是一个商业需求对接,FIL在Filecoin里起到了利益输送的作用。

部分友商,可能出于对市场、对客户的妥协,往往对自己的存储服务器被叫成矿机,把盈利方式说成挖矿,表现得无动于衷,甚至带有一丝欣喜。但是Filecoin主网数据存储任务而获得FIL,不是挖矿。

Filecoin网络里没有矿,只有丰厚的FIL奖励!

本文来源:奔跑财经 原文作者:濒死的菲克 责任编辑:鲸十六
声明:本文由入驻奔跑财经的专栏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绝不代表奔跑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快来评论吧

相关新闻

稳定币不稳定?Tether的USDT面临监管挑战与市场质疑的双重考验

2024-05-11 20:01
USDT作为全球领先的稳定币,由 Tether 公司发行并运营,旨在提供与法定货币相似的价格稳定性,广泛用于加密货币交易和价值兑换。>
奔跑财经 18933

香港比特币亚洲峰会2024:亚洲加密货币市场的新里程碑

2024-05-13 21:14
随着亚洲在全球加密货币市场中的地位日益凸显,香港比特币亚洲峰会2024(Bitcoin Asia 2024)的成功举办,标志着该地区在这一新兴领域的影响力和创新潜力。>

观点:加密货币的未来取决于解决隐私与透明度的难题

2024-05-12 11:34
在Web 3.0中,存在一种误解,认为隐私威胁不像Web 2.0中的那么危险,或者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CryptoNews 13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