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比特币ICO:创新还是骗局?

BTC123 2018-10-04 17:01 4.81万
分享

首次代币发行,简称ICO,最初被视为区块链落地的领先应用,但近期却被看作是史上最大骗局,到底ICO发生了什么事?

一纸公司发展白皮书、一段只有40行的程式码、一间成立不到一年的公司,募到1.5亿美元要花多少时间?从区块链新创Bancor去年的经验来看,只需要3小时。让这间新创在短时间募到这么多钱的答案,是代币发行。

代币发行,更常见的说法是首次代币发行(Initial Coin Offering,简称ICO),无论是名称和概念都和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简称IPO)很类似。

ICO历史,要从5年前说起

IPO是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并卖给一般民众,并让股票能在交易所公开交易和流通的过程;ICO则是透过区块链技术发行「代币」(Token),一般民众想要购买这些代币,拿的不是人民币或美元等法币,而是用比特币或以太币等主流的密码货币(Cryptocurrency),团队可透过虚拟通货交易所将主流币换成法币,作为团队开发资金,以达到筹资目的。

比特币

两者最大的差异在于,IPO参与者买的是公司股份,但受限于各国《证券交易法》规范,如今多数ICO的代币并不具有证券性质,也就是代币持有人并不拥有公司股份,而是具备功能性,让持有人可用代币换取未来的商品或服务,例如换咖啡、换电影票、抵免平台手续费等等,也因此多数ICO的概念更接近「群众募资」。不过代币百百种,也有的是作为货币使用,或是对专案开发方向有投票权,端看发行团队如何设计。

第一件ICO发生在2013年、比特币问世后5年,当年万事达币(Mastercoin,现更名为Omni)以「二代比特币」的概念募到当时价值1.5亿元的比特币;目前市值第二大的密码货币以太币,当初也是透过ICO募得5.6亿元的发展资金。

然而这些金额相较2017下半年的ICO全盛时期,只能算是开胃菜。去年底一波密码货币价格飙涨,带动ICO数量和筹资金额。根据虚拟货币新闻网站CoinDesk统计,区块链新创透过ICO募资总额,在去年第二季首次超越传统创投(VC)在早期新创投入的金额,以一整年来看,每件ICO平均募资金额高达1,598万美元,在当时被视为「革命创投圈」、最快落地的区块链应用。

这股热潮持续延续到2018年,光是上半年ICO募集的资金就已经超越过去5年ICO募集总额,身价超过10亿美元的ICO独角兽也诞生,智慧合约平台EOS以41亿美元的募资金额写下最高纪录,相当于Google和Twitter IPO募资金额总和。

对新创而言,ICO让他们有机会跳过以往公开发行需要的繁琐流程和高额成本、不受中介机构管制,还能介接到跨国资金;对创投而言,ICO代币流通性高,只要等到代币上交易所就能出场。相较下,CB Insights报告就指出,传统创投投资的美国科技新创从募得第一笔资金到IPO,平均得花8.9年。

ICO开启了人人都可当创投的时代,每间怀有理想的新创都有机会募到足够的创业基金,传统金融体系中僵化又繁琐的那套规则早已过时,投资和筹资迎来真正的民主化,美好乌托邦就此来临,但现实故事总有另一面。

全盛期不到1年,氛围风云变色

距离真正开始流行还未满1年,ICO氛围就风云变色。根据波士顿卡罗尔管理学院今年5月的报告,ICO从代币发行到上架交易所,开盘价平均涨幅高达179%,持有期平均只有16天。

伴随着ICO的高报酬率,诈骗、炒币、投机者蜂拥进场,「割韭菜」的故事一个个被揭发,连电影《华尔街之狼》本尊乔登·贝尔福特(Jordan Belfort)都认为ICO是「史上最大骗局」。同样的,作为ICO最大发币平台以太坊、其创办人维塔利克·布特林(Vitalik Buterin)也很早就看衰ICO,认为其炒作的比例远高于实际应用。

ICO为何从革命应用变成投机者的炒币工具?连续创业家、天使投资人黄耀文解释,ICO本质和群众募资一样,但过去商品流通性差,大家只会买给自己用,而在将商品代币化后,很容易在交易所上流通,交易模式变得很像期货。当大家开始揣测该商品的市场需求多大,其它人愿意花多少钱购入时,购买代币就和任何资本市场一样具备投资性,同样也具有投机性。

让人人可发币的ICO,在一些人眼里成为零成本的印钞机,先是发行无实际用途的「空气币」,藉由炒作消息快速把币值拉高、吸引人买币,再快速脱手套现,一批批散户被套牢。「区块链的价值里面有个最大的价值叫『共识价值』。啥意思?它不值钱,但是信的人那么多,到最后就值钱了。」号称中国比特币首富的币圈名人李笑来,外流出的录音档替炒币现象下了最佳注解。

但在币圈有个「不怕你骗,只怕你不赚」的现象,不少人是被ICO高报酬率吸引进场,而不是真的看好区块链技术或发展前景;大家抢着上车,助长炒币风气。

「区块链这个产业的问题是,只有投资者没有消费者。」曾协助团队撰写ICO白皮书募得1千万美元、现为iDrip财务长的王家浩观察,当一个生态系里只有投资人、没有用户,就会变成大家都在炒作,产业很难健全。

今年Q2,过半ICO团队达不到目标金额

「牛市在悲观中诞生、在怀疑中萌芽、在乐观中成熟、在狂喜中死去。」投资大师约翰.邓普顿(John Templeton)说过这么一句话,如今,ICO成了这句话的最佳演绎者。

去年底比特币暴涨到超过2万美元,拉抬整体密码货币市值,与此同时,ICO也被视为区块链革命性应用,带动ICO热潮。但时隔不到1年,币价就悬崖式暴跌,市值较1月历史高点蒸发8成。

根据ICORating统计,今年第二季,多达55%的ICO团队未能成功募到目标金额,相较下,去年同期只有5%。布特林也指出,区块链产业爆发式增长的日子很可能已经过去,「这领域之中不会再有任何事物出现另一个成长1千倍的机会了。

ICO热潮褪去不乏几点原因:除了各国政府收紧管制,很多人都曾被「割韭菜」,对良莠不齐的ICO也提高警觉;另一点是,大家可以用来投ICO的资产在熊市中被套牢,没有多余的钱投资。

但仍有不少人乐观看待。倡议ICO资讯透明的理慈国际科技法律事务所共同创办人蔡玉玲认为,ICO从过去市场关注度提升、市场和政府开始检视,到现在进入盘整期,是正面发展,接下来要让ICO变成真正有效的募资管道。经历野蛮生长,ICO也开始转型。

例如,由于全球监管机关对ICO收紧管制,新创只得花大把银子向律师咨询、避免踩到监管红线,也让公开发行的成本节节攀升。因此,不少团队转向纯私募,也就是只向通过认证的投资人筹资,和ICO向一般大众发售代币、打破投资门槛的本质有些不同。

在国内,台湾金融科技协会理事长王可言倡议的「ICO 2.0」,就是希望新创在私募阶段可向机构投资人取得开发所需资金,在初期即可专注在代币应用和产业连结,直到产品开发告一个段落再公开发行,「这个币是你跟潜在顾客很好的连结,透过这个来吸收你的顾客,这才是代币经济的精髓。」

就像历史上的金融泡沫事件,19世纪的铁道狂热泡沫破灭后,替英国留下庞大的交通基础建设,网路也花了10年,才从泡沫变成产业再变成生活。不可否认,ICO狂热推动了区块链发展,但当ICO泡沫褪去,当募资完成的那刻从终点变成起点,人们把关注放在技术而非币价时,才能真的看清区块链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ICO野蛮生长时期已告一个段落,但可以确定的是,当下个新科技来临时,狂热将再度上演。

本文来源:奔跑财经 原文作者:BTC123 责任编辑:周婕
声明:奔跑财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快来评论吧

相关新闻

全球最大的破产清算,FTX案或将迎来大结局!

2024-05-09 16:22
FTX案件可能即将结束,该公司已向联邦破产法院提交了重组计划,提出所有非政府债权人将能够100%回收他们索赔的金额,并收到额外的利息。>
奔跑财经 46019

香港警方逮捕加密货币兑换店员工,涉嫌欺诈行为

2024-05-19 14:51
三名尖沙咀加密货币兑换店员工因涉嫌向一名顾客用假冥币进行诈骗而被拘留。>

政治博弈与市场预期:Coinbase看好ETH ETF获批前景

2024-05-19 13:21
该公司的立场比其他预测更为乐观。>